马成亮:一路走 一路唱

http://star.xiaomei.cc 水凌波 2013-09-06 11:30

  推荐阅读:

  ·90后女研究生被称"打工帝" 5年做过17份兼职

  ·大忙人"跑步哥":抢时间读书的新疆小伙艾克白尔

  ·背“妹妹”上学 山东女孩杨静和赵文文的故事

  ·马成亮的燃情岁月:用音乐支教 行走日喀则

  ·大学生卖橘照顾重病父亲 在家自修通过期末考

  ·张晓敏:别样音乐 别样支教 奏响爱的乐章

  ·无畏病魔不惧死神 "校花"靖易斗癌5年笑靥如花

  ·父亲因救人牺牲后一周儿子再救两人 演绎人间大爱

  ·昔日脑瘫儿今日博士生 "励志哥"与众不同的人生

  ·大三学生张轩:我想做那朵改变农业的科技云

  上海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马成亮仍然记得9年前那个冲动的夏天。当时他还是黄山学院的学生,背上简单的行囊,带着一把木吉他,和一群年轻人结伴前往西藏支教。

  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的那一刻起,很多人就后悔了:晃眼的光线,身体的不适,荒凉的高原,让近乎一半的人第二天就打道回府了。

  其实在飞机上,马成亮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。在拉萨昏睡两天三夜后,一群人搭乘最后一班车前往日喀则。路途遥远,飞沙走石。晚上坐在车里,他靠车里面的一条腿热得冒汗,靠车外侧的那条腿却结上了霜冻。

  那一刻,马成亮的心里动摇了。喜欢写诗、喜欢唱歌的他,起初只是因为迷恋美国乡村音乐,想追随外教Robert,才申请了新疆喀什志愿者。可直到签约当天,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搞错了,不是去喀什,而是去西藏日喀则。

  “最后支撑我去的,是一种想为他人,尤其是那些有困难的人做些什么的冲动。也许,还有一种‘被需要’的感激。”马成亮回忆说。

  他留了下来。这一留,就是七年半。

  不用说,日喀则拉孜县的条件很艰苦。自然环境恶劣,交通不便,限水限电,物价也比别的地方贵,蔬菜更是成了稀罕货。

  马成亮来到拉孜时,学校已经开学,来不及休息的他第二天就投入了支教工作中。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,拉孜中学只有400个生源,他到的时候突然猛增到3000多人。可以想见学校有多么缺师资、缺物资。

  原本以为只需教英语的他,几乎包揽了学生的全部日常生活。接送学生、安排宿舍、替不同年级、不同科目的老师代课……甚至是到大街上巡逻、追逃跑的学生,到农牧区做家长工作,帮住宿生洗衣服。没有周末,更没有假期。

  天性乐观的他主动向同事、学生学习藏语,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组建足球队,最重要的是组建了一支藏汉混合的乐队——“拉孜风”乐队。

  艰苦岁月里,音乐成了马成亮最好的伙伴。他帮助“拉孜风”乐队的六弦琴手扎西旺拉编排2007年央视春晚节目的“飞弦踏春”;以个人身份参加日喀则地区青歌赛,获得一等奖。

  2009年,马成亮调到了海拔相对较低的林芝工布江达县,从教英语转而教音乐。三年里他一个人带了全校近30个班级的音乐课,并分管校团委的工作兼校长助理,多次组织并导演了各类演出。

  在工布江达这座风光旖旎的小城,他创作了《工布江达》、《工布江达的傍晚》、《白云》等十几首歌曲,写下了《车过那曲》、《七年》等多篇诗歌、散文。他几乎很少在凌晨两点前回家,然而在他心里,那确是一段难忘的燃情岁月。

  “许多人询问我西藏支教的经历,我不知该怎么说,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算自强,但我希望我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,相信爱,相信友情,相信每一个坚实的脚步,都能踩出真实的印记,帮你站直脊梁。”他在微博里写道。

  今年5月,马成亮又踏上了去泰国的旅途,他将在泰国孔子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。“我想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,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。”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,他仍在走着,唱着。

  (水凌波)

【责任编辑:郭艳丽】
举办单位
主办单位: 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学联
承办单位: 中国青年报社
 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
协办单位: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
官方网站: 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
媒体支持: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
微信 易信
奖项设置详细>>
  (1)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”10名,每人可获荣誉证书和10000元“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”,受邀参加颁奖仪式;
  (2)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100名,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“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”;
  (3)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提名奖获得者800名,每人可获得荣誉证书和2000元“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”;
  (4)组委会将根据校内组织宣传工作情况,评出10所高校获得2012年度“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活动“优秀组织奖”,颁发奖牌。